眾所周知,韓國首都首爾以前叫「漢城」,這個名字已經應用了六百多年。
20世紀初,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漢城」被改成了「京城」。
朝鮮半島光復及韓國成立后,也沒有再繼續使用漢城或者京城,而是改成了沒有漢字名的一個稱呼。
因為韓國沒有公布官方的中文名,所以中國一直使用的是「漢城」這個名字。
直到2005年,韓國才正式宣布「首爾」是唯一的中文名,此外,韓國政府專門向中國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中國不再使用「漢城」這個名字,改為首爾。
那為什麼韓國只要求中國修改稱呼呢?
「去漢化」,增加民族自信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漢字就傳入了朝鮮半島,朝鮮半島上的割據政權都使用漢字作為書面文字。
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高麗大臣李成桂發動兵變,奪得了政權,建立新朝。
為了得到明朝的支持,李成桂選擇向明朝稱臣,首都名稱也改成了頗具中華文化的「漢城」,一直到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已經用了600多年。
為什麼韓國要棄用這個歷史悠久的名字呢?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韓國想要擺脫影響他們上千年的中華文化,提升自己的民族自信。
還記得,前段時間網絡上有這樣一句話:因為中華文明傳承了上千年,中國還在,那全世界就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要是消失了,那周圍得多出來七八個中國。
毫無疑問,韓國肯定是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在21世紀的今天,東亞各國雖然有他們自己的文字,想要用自己的文化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影響,實際上,能夠提升他們民族自信和國際影響力的反而是中華文明。
尤其是韓國,可以說對中華文化愛到了骨髓。
比如在他們的各種古裝影視劇中,處處能見到中國元素,像服裝、宮殿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