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漂著一顆冥王星,曾經也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只不過後來被科學家踢出了行星行列。
在這八大行星當中,如果要選出一顆知名度最高的,那就非火星莫屬了,近年來世界各國也掀起了一股探索火星的熱潮。人們之所以更多地關注火星,是因為它與地球很相似,這就為將來人類移居「第二家園」提供了可能性。不過,如果單論相似度,其實金星與地球更為相似。
金星距離太陽第二近,地球距離太陽第三近,兩顆行星緊挨著。金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5%,質量約為地球的80%,超越了火星與地球的相似度。因此,金星和地球又被稱為「姐妹星」。此外,金星在八大行星中的軌道最接近圓形,偏心率最小,僅為0.006811。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人類就利用射電望遠鏡第一次觀測了金星的表面。
此后,各國陸續向金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比如水手號系列、金星號系列、先驅者號、麥哲倫號等。
然而,隨著對金星了解的深入,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越來越不愿意繼續研究金星了,而是將有限的科研資源轉投到對火星等其他行星的研究當中。
那麼,人類為什麼不愿意繼續研究金星了呢?
按照大爆炸理論,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那時候,一顆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的奇點發生了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和物質迅速向四周膨脹,我們的宇宙就這樣誕生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