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小男孩康康有點「暴力」,不管是高興還是生氣都愛打人,打人的對象不是爸爸媽媽,就是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
有一天,媽媽正在喂他吃飯,無緣無故被康康打了一巴掌。媽媽因為吃疼想也沒想就打了回去,沒想到康康又打了回來,這讓媽媽很是吃驚。
每當康康打人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嚴肅地說「不可以」。對于年幼的康康而言,「不可以」這三個字比耳旁風強不了多少,甚至還有了變本加厲的跡象。父母為了制止康康這種「暴力」行徑,有時候也會以暴制暴,錯誤地認為孩子知道疼后就不會打人了。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父母的選擇無法三個:一,說「不可以」,二,以暴制暴打回去,三是講道理。
其實三個方法各有利弊,不能盲目選擇。我們先要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再根據原因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
1、表示拒絕
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表達「不喜歡」「不可以」,只是手揮舞的幅度有點大而已,就會被父母錯認為是打人。
2、好玩
有時候孩子打人的原因只是因為好玩或者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如果父母用夸張、有趣的行為回應,就會給孩子「確實好玩」的錯覺。
3、情緒宣泄
大多數的孩子打人屬于情緒的一種發泄,因為他們掌握的語言有限,情緒控制的能力又較差,打人就成了他們表示不滿的唯一選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