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是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一位作家在書裡寫道: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有些朋友,遇見的時候,以為是一輩子,走著走著,就四下飄散在了人海。
還有些朋友,認識的時候有多熱切,分開的時候就有多怨恨。
走到後來才明白,真正的朋友,往往都是始于志趣,合于性情,敬于人品,久于歲月。
01
始于志趣
一段情誼開始往往很簡單,只要兩個人誌趣相投。
李白和賀知章第一次見面時,兩人都喜歡詩,索性約在了酒樓「論詩飲酒」。
賀知章說:「久聞居士大名,才華橫溢,近日有何新作,可否讓老朽先睹為快。」
李白喚來跑堂的,揮毫寫下《蜀道難》,賀知章一邊輕讀,一邊吟唱。
兩人一見如故,越聊越投機,越喝越盡興。
一個四十出頭,一個八十多歲,竟然稱兄道弟起來,成了忘年之交。
有人總結的好,真朋友有三種:
第一種是有共同的理想,第二種是有共同的語言,第三種是有共同的愛好。
跟志趣相投的人相處,有共同的理想,可以一起奔赴遠方;有共同的愛好,有共同的語言,交流起來沒有障礙,相處起來輕鬆愉悅。
蒲松齡說得好:「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有個聊得來的朋友,談天說地,推杯換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