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我覺得我們需要一種更新型的親子關系,不是互相犧牲,而是互相尊重,互相成就。
周末聚會,朋友滿臉苦惱地說兒子氣她不逼自己學習。
朋友一直遵循快樂教育的原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給兒子報輔導班,兒子不想上便不強迫他上。
如今兒子的同學個個有特長,唯獨他畫畫、鋼琴、書法、運動都學過,但沒一樣精通的。
于是兒子就埋怨,是媽媽不逼他,否則他也不至于啥也不會。
聽完兒子的話,朋友悔得腸子都青了。
教育家陶行知說: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既要充滿愛心,又要堅定原則,不可一味縱容。」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偷的懶,長大后都會變成孩子的遺憾。
所以,教育孩子時,要狠下心,把握分寸,既不溺愛,也不放任。
在這4件事上越「狠」,孩子日后越出色。
來源:視覺
孩子做錯事,「狠」點罰
網上有個挺火的視訊,里面媽媽的做法被網友紛紛點贊。
姐姐放在桌上的捏捏樂被5歲的妹妹擅自拿走。
妹妹一開始不承認,後來又說沒想起來,媽媽教育她,她還不以為意。
為此,媽媽決定給妹妹點「教訓」。
整個過程,媽媽態度堅決,雖然沒有呵斥,但也不因為妹妹大哭就心軟。
後來妹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把拿走的捏捏樂還給姐姐并道歉,承諾以后再也不這樣做了。
因為愛孩子,所以當他犯錯時,父母更要「狠心」,讓他懂規矩,知敬畏,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