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童話小說《柳林風聲》,順利出版。
不久之后,這部書便在英國掀起熱銷浪潮,并隨即風靡世界。
甚至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曾寫信給作者,說自己一口氣讀了3遍。
一本寫給孩子的睡前故事,何以讓大人們也愛不釋手?
當我們進入這個溫暖的動物王國,便會有了答案。
在這部書里,作者創造了四個性格迥異的鮮活形象:
善良溫柔的鼴鼠,熱情穩重的水鼠,俠義睿智的老獾,以及喜歡炫耀、莽撞冒失的蛤蟆。
他們在林間河畔,共看花開花落。并一次次攜手并肩,穿越命運的逆流,最終收獲了蛻變與成長。
曾有書友感慨:「他們的友情,如同初夏時節吹過柳林的微風,光是想想,就覺得治愈。」
成年人的世界,滿是光怪陸離的酸楚:
被現實蠶食的夢想,被利益腌漬的感情,被生存屠戮的體面,被歲月磨光的棱角。
命運的繩索,拽著遍體鱗傷的我們,一路狂奔。
可只要想起,無論何時,我們還能被人懂,被人愛,心中的希望,便會搖曳升騰。
1
未必形影不離,但一定相互惦念
一個明媚的清晨,鼴鼠和水鼠在河畔相識,而后兩人,在光影斑駁的小河里乘船飄蕩。
穴居長大的鼴鼠,對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無比好奇。可與此同時,又擔心水鼠孤獨。
但其實,雖然經常獨來獨往,水鼠也有自己的朋友。
比如蛤蟆:富足的他總是當地的焦點。所以哪怕不去登門,也能通過新聞,知道他的動向。
還有老獾:住在河對面的他,不喜歡被人打擾。所以水鼠只會在遠處默默觀望,從不輕易拜訪。
不過,同住在一片柳林里,大家終會有意無意遇見。
鼴鼠也漸漸發現:雖然交往不多,可幾個伙伴之間,從未停止過對彼此的關注。
有一次,蛤蟆在遠行中遇到一輛大汽車。熱愛冒險的他,馬上對這個大家伙產生興趣,甚至顧不得曾經的7次交通事故經歷。
得知這個消息后,朋友們憂心不已,并更加留心起蛤蟆的一舉一動。
直到初夏,蛤蟆再次訂購新車。所有人終于坐不住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