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周杰倫最火的時候多火,其實根本用不著歌迷吹,官方已經給了答案。
人民日報微博發的這張改革開放40年幸福長街40號的長圖已經說明一切:
在官媒眼里,周杰倫幾乎就是中國歌壇的代言人,當年周杰倫發專輯的那個月沒有其他歌手敢發專輯。
周杰倫是典型的慢熱成長型創作音樂人,他的音樂傳播屬于沁入型傳播(這里用詞為「沁入」而不用「侵入」,是為了避免一部分的惡意概括)。舉個例子,在08年前后,假使你不喜歡周杰倫,但無論你是走在校園小徑、宿舍樓道、圖書館廊道、教室走道、街道人行道、商店櫥窗口……你都能聽到他的歌。他的歌,會在某個時期,靜靜的潛伏在你身邊,伴隨著你的每一個抬頭低頭,開眼閉耳。
周杰倫標志性的rap,并不如同傳統rap中充斥著「[毒·品]」「妓女」「粗口」等消極內容,他可以演唱《聽媽媽的話》這樣的暖心歌曲,他可以演唱《止戰之殤》這樣沉重的反戰歌曲,他可以演唱《夜的第七章》這樣華麗的樂章,他可以演唱《黃金甲》這樣中國風的曲目,他可以演唱《懦夫》這種批判[毒·品]的憤慨,他可以演唱《梯田》那樣環保的呼喚,就如同他在《開講啦》的舞台上說的那樣:所以他才會寫《蝸牛》、《稻香》這樣正能量滿滿的歌曲,他在用他的行動詮釋著什麼叫做榜樣,所以才會有眾多歌曲被寫入教材:
《千山萬水》國家收藏
《上海1943》、《蝸牛》、《聽媽媽的話》寫入教材
《青花瓷》多次出現在考試卷子之中
如此偉大的成就,又豈是「天賦」二字就能帶來的?因為他無與倫比的天賦,我們常常容易忽略他在那絕倫的天賦之下隱藏著的,遠超常人的努力。
2000年《JAY》發布
2001年《范特西》發布
2002年《八度空間》發布
2003年《葉惠美》發布
2004年《七里香》發布
2005年《十一月的肖邦》發布
2006年《依然范特西》發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