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去,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究竟是何等滄涼境遇,讓一個女人在三十年的光景內逐漸扭曲了靈魂?
「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了幾個人,沒歿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金鎖記》中的主角曹七巧,無疑是個可恨又可嘆的悲劇性人物。
她的悲劇,看似身不由己,但都是她自己選擇。
真正使她餘生悽愴甚而被逼至瘋癲癡狂的,不僅止于她的命運,更是她心裡那道始終放不下、解不開的心之枷鎖。
人人生而自由,但到處都是枷鎖,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沒有愛的家庭,註定是場悲劇
一個月夜,姜公館的丫鬟睡不著,二少奶奶曹七巧便成為了她們的談資。
在那個年代,丫鬟可以隨意議論自己的主子,可見曹七巧在她們心中的地位。
等到她真正出場時,未聞其人先聞其聲:
「人都齊了。今兒想必我又晚了……單單就派了那麼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的,我們淨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
單單幾句,便道出了曹七巧尖酸刻薄的怨婦形象。
雖出生卑微,但之前的曹七巧並不是這樣的。
她原是街上麻油店家的女兒,臨街的鋪子裡,黑膩的櫃檯、豎著木匙子的芝麻醬桶、吊著鐵匙子的油缸……
就在這方寸之間,曹七巧招呼著左右相鄰。
那時的她熱情奔放,還是一副少女的模樣。
上街買菜時,她會遇到肉鋪的朝祿。
看到她路過,朝祿都要趕著喊一聲曹大姑娘,偶爾也會叫聲「巧姐兒」!
七巧也想過,如果選了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可能自己的生活都是另一番光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