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這樣一段話:
我收入五千時,支出五千,收入一萬時,支出一萬,當考慮買車買房的時候,又覺得捉襟見肘……
的確,我們常常抱怨收入有限,用錢的地方又太多,總覺得只要再多賺一點,生活就會是夢想中的樣子。
然而,當收入變得越來越多時,我們卻發現,生活依舊在原地踏步,并沒有什麼改變。
到底是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富呢?
其實,早在百年前,美國著名的理財大師喬治·克拉森,就將答案寫在了暢銷書《巴比倫最富有的人》里。
主人公阿爾卡德從普通的打工者,成長為巴比倫首富的經歷,至今,已經幫助無數人償清了債務,獲得了財富。
書中所傳授的方法可謂人盡皆知,只不過,大多數人都錯在了「三觀」里。
阿爾卡德出生在巴比倫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
長大后,既無家產繼承,又無一技傍身的他,只能在一家記錄館做著辛苦的工作。
他日復一日地將文字刻在泥板上,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
更糟糕的是,盡管阿爾卡德認真又勤奮,所領到的報酬卻少得可憐。
看著一貧如洗的家,滿面愁容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孩子,這一切促使阿爾卡德迫切地想要變得富有。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吶!
命運喜歡捉弄人,理想常常和現實擦肩而過。
直到阿爾卡德遇見了富翁奧加米什,事情才有了轉機。
當他誠懇地詢問奧加米什「如何才能變得富有」時,后者卻反問阿爾卡德,他工作至今所賺的錢都去了哪里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