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的誘惑太大,抑或是婚內生活的無奈太多,不知何時起,出軌成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的人為了維持家庭的完整,選擇了忍氣吞聲,有的人為了出一口惡氣,選擇了奮起反擊,立即斷舍離。不論哪一種,都是自己獨有的處理方式吧!
即便是集美貌、才華、智慧等于一身的女子,在婚姻里也從來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婚姻可以固若金湯」。
1931年,當才貌過人的世家女子馬佩璋得知丈夫背著自己與其他女人生下私生子時,她正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避難。
馬佩璋的丈夫,正是與李宗仁、黃紹竑並稱「桂系三雄」的白崇禧。
這年,馬佩璋與白崇禧已結婚7年。人說,夫妻有七年之癢,看來這話果然不虛。
丈夫與王姓女子生下兒子的消息,是馬佩璋的親信告訴自己的。這樣的事情,若發生在其他女子身上,怕是早就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
但鬧騰,從來不是智慧女子的處事之道。馬佩璋的智慧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當今時代的很多進步女性,這點從後世對她的評價中便可窺見。在一檔著名的談話節目中,相關專家這樣評價馬佩璋:
「作家白先勇母親馬佩璋給世人的印象是---她不是白崇禧的夫人,也不是白先勇的母親,而是馬佩璋,是她自己這個獨立的個體。」
「獨立的個體」,民國能得到如此高評價的女子,屈指可數。
可見,馬佩璋絕非一般的尋常女子。
馬佩璋1903年出身于官宦之家,外祖父馬維琪出身科甲。因為是嫡出長女的緣故,加之她個性大方、容貌清麗,自小她便得到了父母的寵愛。
這也讓馬佩璋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幼年母親欲為她纏足,她覺得生痛,于是她就用腳去踹母親的門,直鬧到所有人都不敢再給她纏足。
長大後,進入私塾讀書的她開始對舊式教育不滿,不久,母親只得將她送入新式學堂桂林女子師范學習。在這裡經受新思想熏陶後的馬佩璋開始參加一些進步活動,她還曾帶著奶娘一起參加過學生遊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