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停止用言語來填補空虛,就會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浮出水面:交談讓人們必須不停地轉動腦筋,從而安全地避開自己的情緒,但沉默就像清空腦袋里的垃圾。
蔡康永曾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是平靜。」
深以為然,自古以來關于「靜」的智慧就不勝枚舉。
諸葛亮所說的寧靜以致遠,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那些能夠經常保持「靜」的人,往往更能從容不迫地解決現實困境。
靜則生智,出路往往藏在靜中。
就像《讀者》上的那句話:
當你停止用言語來填補空虛,就會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浮出水面:交談讓人們必須不停地轉動腦筋,從而安全地避開自己的情緒,但沉默就像清空腦袋里的垃圾。
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能在這幾件事上保持沉默,就越說明此人不簡單。
怒時不言,憤怒時守好嘴巴
《小窗幽記》中曾有一言:「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很厲害的棋手,與人論棋從未輸過。
某日,一人登門拜訪,開口便問棋手:「說你很厲害,那我想問問你,你能一眼看出這個棋盒里有多少枚棋子嗎?」
棋手想了想,說道:「一共361枚,其中黑子180枚,白子181枚。」
不料客人聽后哈哈大笑起來,得意揚揚地亮出藏在手里的一枚棋子,說:「你錯了,原來你也不過如此,哪里是361枚,分明是360枚,還號稱自己最懂棋。」
棋手的弟子氣得渾身發抖,和客人吵了起來,眼看就要動手打人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