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發熱的原因分為外感、內傷兩類。
外感發熱——由于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癘之氣所致,多為實熱癥,見于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癥。
內傷髮熱——多是由于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導致陰陽失調,氣血虛衰所致,多為虛熱癥,有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虛勞發熱、陽浮發熱、失血發熱等。
除了藥物降溫,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溫的手段。在我們身體當中,有一個退熱穴可用,它就是耳尖穴。
把外耳郭縱向對折,在耳朵的最高處就是耳尖穴
耳尖穴是經外奇穴,有退熱消炎、清腦明目、鎮痛降壓的作用,在耳尖穴針刺放血,尤其適用于清在上之熱。操作前,先把外耳廓搓熱,然后捏住耳尖使局部充血,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針迅速點刺,一般出血2-3滴即可,用干棉球壓住10秒鐘止血即可。
體溫在38.
5℃以下時采用這種方法,其退熱作用快速而明顯;當體溫超過38.5℃時則可作為輔助治療的方法。
除了耳尖刺血,我們身體還有一個退熱穴,它就是大椎。
歷代醫家也都認為「大椎為諸陽之會」,灸之補之可壯全身之陽,固衛安營;針之瀉之可清諸陽經之邪熱盛實,通督解痙,在各種熱證中,尤其對表實熱證,療效顯著,為全身退熱之首穴。
很多人不會針刺和點刺放血,那麼刮痧和拔罐也是不錯的選擇。
【提醒】
1、高燒不退者,別忘了及時就醫治療。
2、燒退以后,別忘了尋找發燒的原因,治病求本,因為退燒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