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告訴你,「我不想上學了,我不想學習了」的時候,很多家長是很難繼續保持平靜的情緒的。
要麼暴跳如雷,「家法伺候」;
要麼開始嘮叨:「為了你學習,我拼命地努力賺錢,你現在說你不想學了,你就是這樣報答我的」,
或者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后能干什麼,撿垃圾嗎?」
……
家長的情緒可以理解,誰聽了這話不上頭?但是,這些做法基本都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叛逆,或者是干脆躺平。
你這時候要做的,是要靜下心來,讀懂孩子「我不想學了」背后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孩子說「我不想學了」,其實是在表達這三個意思:
第一種意思,「我很累」!
現在,「卷」似乎成了學習的一個代名詞。
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既有來自學校的應試教育,也有來自家長的殷殷期待,更有同學之間的競爭比較。
如果孩子再稍大點,還會面臨在學校的社交問題。
所以當孩子跟你說,他不想學了時,很可能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好累。
熱播劇《小舍得》中的顏子悠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為了考上名校,在媽媽田雨嵐的安排下,每天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最終不堪重負患上抑郁癥,公開控訴媽媽只愛第一名的他,他再也不想學了。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正常的學習壓力可以刺激大腦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的神經遞質,它能讓我們忘掉時間,安靜下來,高度專注于當下。
但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我們都吹過氣球,在一定的壓力之下,氣球會越來越大。但如果持續不斷地向氣球施加壓力,氣球就會爆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