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市人民醫院藥學部藥品信息科 鄭綺姍 主管藥師
說起雞屎藤,南方朋友們肯定不陌生,尤其是兩廣、海南地區。
時值初春,人們有在清明、三月三吃雞屎藤餅的習俗。
在海南,用雞屎藤制作的雞屎藤粑粑還是當地的特產,被列為「中華名小吃」。有不熟悉雞屎藤的朋友問,它的名字畫面感太強了,一定很臭吧,能吃得下去?
雞屎藤大名「雞矢藤」,正是因為能散發出某種濃烈的氣味而得名。
不過不能「以名取物」哦。雖然它的名字讓人浮想聯翩,但吃起來卻味道清香。另外,它長著毛茸茸的可愛花朵和黃澄澄的漂亮小果,以及一身能入藥的優秀技能,可謂內外兼修。
中藥雞矢藤,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干燥地上部分,主產于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此外,在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等省
份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割、陰干。以葉多、氣濃者為佳。
《生草藥性備要》:「其頭治新內傷,煲肉食,補虛益腎,除火補血;洗瘡止痛,消熱散毒。其葉擂米加糖食,止痢。」
《本草綱目拾遺》:「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潰a者斂。
《草木便方》:「補虛勞,調理脾胃元氣。」
《重慶草藥》:「健脾除濕,益氣補虛。」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脾、胃、肝、肺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